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高校公共艺术课程
日期:2022-03-11  作者:公共艺术中心  来源:公共艺术中心   浏览量:1205

余老师对本次的教学研讨会进行简单介绍:

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来自于各种元素的动力构成,其魅力体现在和谐圆满的整体性上。中国民族文化是将各种构成元素融合,如主客观、时间与空间、现实与理想、充盈与虚空、理智与情感、内容与形式,扩张与收缩等都可有机的组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。公共艺术作为一种艺术与社会之间的“对话”,其所追求的社会效果要高于艺术效果。由于民族文化的缺失,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缺乏认同感和自豪感。在公共艺术课程中融入民族文化,可在相当程度上填补学生民族文化底蕴缺失。

薛老师分享发言:

(一)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民教育的基本义务与责任

2000多年前,孔子曾发出“文王既没,文不在兹乎”的心声,自觉扛起传承周代礼乐文化的重任。30多年前,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经用“家藏万贯,膝下无儿”来感叹传统文化后继乏人,其实也是对关乎传统文化的部分“冷门”与“绝学”的青黄不接表达了深深的忧虑。

(二)改革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

在学校公共艺术课程中增设民族文化相关课程,课程内容可以包括民族文化基本特征、主要民族的特色文化、地方民族文化的特色、价值观念、民俗民风、特产风物等等。可以聘请一些民族文化研究领域的学者担任授课讲师,或邀请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人为学生开设文化体验课,让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,让学生进行创作。

(三)建设区域化特色课程

以本地学生为主,以当地民族文化为课程主要内容,展现地方艺术精华是公共艺术很好的课程切入点。教师可以将带有地方特色的艺术、人文作品作为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挖掘,让学生在不断了解民族文化的同时更好地接受民族优秀文化。

(四)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

将民族文化融入公共艺术的专业课程中,培养创新性民族人才,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创新,真正打造有中原特色的培养方式。学校可以建立双方合作机制,安排学生定期学习,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。还可以充分借助学校公共艺术课程这一平台发掘有艺术天赋的学生。对公共艺术课程进修改革创新,引入民族文化特色,让传统的民族文化跟上时代的发展。

(五)加强中外文化交流

我国民族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开放包容,懂得取长补短,学习外来文化的优秀部分。学校可以借助外教教师资源,给中国学生一个开眼看世界的好机会,以此实现中外文化的深层次交流,促进双边文化的发展和创新。